还在犹豫要不要生孩子?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豁然开朗

最近在关注的一个话题,感觉必须有必要分享出来。(确实好久没更新,但是有时候有些话题和想法,有必要说出来,跟你精神分享。目前在日本生活,下一步巴厘岛,回归热带+vegan轻食+crossfit+海滩游泳surfing+思考人生的简单生活)
虽然今天的话题跟健身关系不大,但却是也有一个“严重”而“严肃”的话题,值得深思。从而激起我极大的兴趣,分享欲无法控制。也属于个人提升的一部分。
如果你看完有什么想法、同意或不同意见,欢迎在下面给我留言,讨论交流。(确实有点儿长,慢慢看)
我现在的状态:“我可能生,也可能不生。” 即:
“我不确定。”
是的,我也不确定。不是只有我们感到困惑。
人们越来越不确定要不要生孩子,美国和欧洲的生育率正处于历史最低水平。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,五分之一的人将选择不生育子女。相比20世纪70年代,这个数字增加了一倍——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要孩子
女性的不确定性高于男性
现代女性不仅只是推迟了生育孩子的年龄,而且还一直在辩论是否生孩子这个热门话题。
蕾格·维尼格斯(Leigh Weingus)写道:“孩子曾经被认为是每个女人的必需品,但是最近几年女性对于“生个孩子安定下来”的想法已经有所改变。
男人们想要孩子,女人们却不太确定。
2011年,一项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其结果显示,单身无子女的人士中,想要孩子的男性多于女性。2013年另一项民意调查也反映了相同的结果:超过80%的男性表示他们一直想成为父亲,或至少认为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成为父亲。而只有70%的女性这么觉得。
下面这个女性的故事基本代表了一个“不想生孩子”的女人和老公谈论“要不要生孩子”时的感受:“
我和前老公提出分手的时候,为了继续在一起,他还在做最后的努力,他说:“我是真的想要和你生孩子!”
在这里要说明的是,我们过去唯一一次讨论到“是否要孩子”的时候,还开着玩笑说”不太可能”。我很享受忙碌的工作,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,每天都花12小时沉浸在工作中。对于生养小孩,我可是毫无兴致。他知道我的想法,回答说:“好吧,那你生了小孩,就由我来抚养。”
我一听,心想:“靠,怎么个意思?!”
亲,我不是一匹传种的母马,也不打算像“代孕”一样生下自己的孩子。快说,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学会给孩子哺乳的?!
所以,我说:咱们,分手吧。
常见的生孩子的理由 (看看你到底属于哪种?)
理由#1:社会压力(父母、朋友、媒体舆论等)
如果你受制于社会压力,你可能会生孩子。即便不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,这种现象仍然没有被社会所广泛接受。
心理学教授莱斯利·阿什·纳尔多(Leslie Ashburn-Nardo)进行了一项研究,参与者阅读一个虚构人物的故事(这个人物被描述为男性或女性,没有孩子或者有两个孩子),然后分享他们对这个人物的看法。
她的发现令人感到惊讶:当这个虚构人物被描述为没有孩子的时候,他们“被认为心理能力明显不足“,不仅如此,参与者还对他们产生了厌恶,不满,烦躁和愤怒等情绪反应。
当人们认为某个人违反了社会准则或偏离了社会常态的时候,人们就会感到愤怒。他们认为“生孩子“是女人应该做的事情,因为社会上大部分人认为这件事情是理所应当的。
很多结了婚的男人们,在他们的哥们陆续有孩子之后,突然就有了生孩子的紧迫感,“因为别人都生了!”
女人,其实你并不欠世界任何东西。
理由#2:害怕将来会后悔
很多人生孩子是因为他们“不想将来后悔没有生孩子”——或者因为其他人可能会跟他们说:不生孩子,你以后后悔,想生都生不了了!
但是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FOMO(fear of missing out, 就是“害怕错过”、害怕没有经历过)“,就是那种“不做后悔,做了更后悔”的事。
FOMO经常引起焦虑和不安的感觉,通常是由“跟别人比较”的思维产生的,总觉得别人在生活中经历的乐趣、成功或满足感比自己多。其实就是“总觉得别人家的草,比自己家的绿。FOMO会在整体上降低一个人的生活和交际质量,导致不断的嫉妒和比较。
如果“你只是因为害怕错过”,或因为“别人说如果你不这样做,将来会后悔”而选择生孩子的话,那么你就错了。
FOMO为什么会存在?这是因为:
“相对于做了的事儿,人们更后悔于没有做的事儿。”(就是说,没做一件事儿的后悔程度相对更大一些)
正如丹尼尔·吉尔伯特(Daniel Gilbert,注明幸福心理学家)在《幸福的绊脚石》(stumbling on happiness)一书中所写的:“从长远来看,人们后悔没有做某事,似乎比后悔做了某事的情况更多,而且后悔程度更大“,但是,注意!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“后悔”就都是“正确”的(不管是哪种后悔),只是因为大脑的运作方式让我们这么认为而已:
“大脑难以对‘没有做的事情‘产生积极反应和深刻印象。“
也就是说:当我们回想我们“没有做某件事”的时候,大脑会努力构思,并全力以赴地来试图填补这个“空白的区域”,导致我们对其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,而这种情绪就被称为“后悔”,而且是比“做了某事儿”更大的后悔。
恐惧,甚至“害怕后悔”——这绝不是生孩子的健康理由(如果你只记住这篇文章中的一句话,那么,我希望是这句)
正确的决定是源于“爱”,而不是出于“恐惧”。你应该努力去获得你想要的东西; 而不是躲避让你感到害怕的东西。生孩子是因为你“准备好去付出爱给一个生命”,而不是因为你“害怕后悔没生孩子”。
其实,有很多人都后悔生了孩子(或者后悔这么早生了孩子)
——人家只是没跟你说而已。
有一项调查询问10,000名父母:“如果可以重新选择,你还会生孩子吗?” 调查结果是:“70%的父母认为:还不如不生孩子”。其中一个母亲说:“作为一个妈妈,我感到迷茫。我每天心情都不好,很烦躁,好像我背负着整个世界的重任。妈妈这个角色不能暂停,不能退出,没有休息和假期,这个事实让我感到每天都很疲惫。“
理由#3:害怕孤独(又是出于害怕)
有人曾说过,“即便没有孩子,你还是会老去。”
对这样的人(以及其他有一样观点的人),我只想说:“即便有孩子,你还是会在老了的时候感到孤独。”
著名作家诺拉·伊弗(Norah Ephron)也是一位母亲,她在她的最后一本书《被遗忘的时光》(I Remember Nothing)中写道:
“当时孩子们长大了离开家里,只有我和丈夫在长岛的房子里。鹅的声音变了——这是第一个寓示夏天不会永远延续的迹象,很快又一年将要结束。就在那个时候,我很遗憾地说,那个声音成了一个征兆,不仅预示着那个夏天会结束,还预示着其他的一切也将如此。“
孩子们长大了就会离开,过自己的生活。所有人,无论是否有孩子,都终将与黄昏相映老去。我并非故作伤感,只是想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。
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情,从容面对衰老和孤独(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起),这与孩子无关。
因为,即便你与一堆人在一起(不管是亲戚熟人朋友还是不认识),你还是会感到孤独。
孤独是内心的,跟外在环境无关。学会与自己相处,终生受用。
理由#4:“我只是好奇想看看……”
“我们的孩子长什么样?” “他们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?”,“我和我老公为人父母会是怎样?”等等等等。
伊莎贝尔·科恩(Isabelle Kohn)曾说过:“孩子不是实验品,也不是我们的镜子或延展。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人,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学。无论我们是怎么样的人,他们都会而且应该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。我们经常从理论层面上憧憬孩子将来会怎样,但孩子应该是独立于我们存在的个体,而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。
自己把自己活好,管好自己,对自己负责,不要依赖指望任何人。否则你一定会失望。
理由#5:“有孩子会让我更幸福快乐”
但事实却是:孩子不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更幸福快乐。
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,至少有二十多项研究表明,一旦夫妻拥有孩子,婚姻质量就会明显下降。 研究还表明,当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里时,父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活得更开心。
超过25项独立的研究表明,在成为父母之后,夫妻的婚姻质量往往会急剧下降,而且也不存在所谓的“空巢”综合症:当孩子们离开家时,夫妻的婚姻幸福感反而会增加。“ 还有数百项研究分析表明,孩子会对婚姻关系的满足程度产生负面影响。”
其实,坦白说,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,在当时的某一时刻,并不能使我们更快乐、更开心(想象你挥汗举铁健身时、刻苦钻研学习某项技能、攀岩登山等)。
希望我们不要混淆和偷换概念,有意义、有价值的事情不一定会让你当时感到开心快乐。承认吧。
理由#6:人生意义
许多人认为孩子是他们生活中最有意义的部分,但良好的养育其实是说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,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生活,其“意义”可能与我们的完全不同,而不是让他们为我们的意义而活着。
一位新妈妈曾告诉我:“你要么有能耐赚个一千万,要么你生个孩子。” 生孩子成了另一个成就的标志。
也有人曾“威胁”我说:“如果你没有孩子,你就什么都没有了。” 听到有人这么说时,我心里就会想:“孩子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不是我的资产”。
孩子们不是用来为你“填补生活”的“物品”。
即便我们赋予生孩子这件事儿一个意义,孩子也不是生出来为了给你缓解焦虑用的,或帮我们远离无存在感的抑郁。
衍生讨论:关于“虚无”
正如米兰·昆德拉(Milan Kundera)在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(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)中所写的那样:“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,让我们屈服于它,把我们压到地上。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,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。于是,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。负担越重,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,它就越真切实在。 相反,当负担完全缺失,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,就会飘起来,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,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,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。 那么,到底选择什么?是重还是轻?“
当我想起自己(没有孩子)的生活时,我看到的是“轻”。而不是“虚无”。
许多人对此感到焦虑,对没有孩子的人生空白区域感到痛苦。没有孩子,好像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,自己的生活好像必须用孩子来填充。
“如果没有孩子,那用什么来填补?!” 他们可能需要一个标签,一个使命,一个理由,一个解释,而他们可能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孩子的东西来填补人生。
很多新妈妈会强调自己的观点:“你肯定会生孩子的。” (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安抚自己。)
也许她说的是对的。谁知道呢?强迫不得。
也许正如一位60多岁的女人曾经说过那样:“你不那么觉得,那是因为你觉得你还有很多时间。” 嗯,也当然也是一种可能性。
换而言之:其他人称之为“虚无”的东西,我认为是“满足”和“享受”。
“我可能生,也可能不生”
还是那句话。
我说:“如果你一定要我现在此时此刻做一个决定,说到底生还是不生,我会说:不生。但也许有一天,我会改变主意。保不齐。”
正如劳拉·芭瑟拉(Laura Barcella)在她的书中所写的:“我相信,如果我‘感受到全然的爱‘,我会感受到那种原始的母性,那种促使我很多朋友生孩子的那种母性的爱,并为它所驱动着……虽然一直以来,当我想象自己的未来时,我没有想过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母亲。“
我也有同样的体会,但也对未来保持着开放的态度。
也许未来每一天,我醒来,我想要生一个孩子。
就像我们下定决心减肥,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搬到云南生活,或剪短发剃光头纹身一样,经过多年的考虑,当我确定再无疑虑时候,在某个瞬间,做出的某个决定一样。
当然,上面的那些决定,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开心的决定和转折点。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仅对生孩子的可能性保持开放,而且我希望某一天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。
所以,我认为,可以这样思考:我并不需要今天做出这个决定。不要逼自己。
当然很多人也说,你永远都没有“准备好”当妈妈的时候:you will never be ready.
who knows.
需要说明的是:
- 我不是女强人的倡导者,或女权主义者。
- 我没有不幸的童年创伤,至少童年不比一般人差。
- 不是因为缺钱,养孩子需要钱啊
- 更不是因为我想把钱花在买东西买车上。
事实上,我不生孩子的唯一原因是:我不确定我是否想要孩子。
但我对世界上所有的可能性都敞开心扉。
一句道破天机:你可能“很喜欢”孩子,但还没有到“爱”的程度(很多人都是这样)
这有点像人们对小猫小狗的态度。
我喜欢猫,但相比之下,我更喜欢狗。
如果你是这样,那么你与猫的关系可能是:他们掉毛,弄在衣服上都是毛,“不可爱”。躺在键盘上弄脏电脑“不可爱”, 没有人情味独来独往,“不可爱”。
你和“喵星人”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喜不喜欢猫的这些行为,而是真正爱猫的人不会被这些行为所困扰,他们喜欢猫,而且喜欢到“爱”的程度,完全不会在意这些“他们其实不喜欢的东西”了。
这就是“爱孩子的人”对“孩子”的态度。
我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好母亲
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,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错了,但我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来相信这一点。
我不会把我的身份,或者把我对未来的期待和设想,以及我未完成的心愿转移到我的孩子身上。 我会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,我会用这样的方式爱他们(我要成为我孩子的好朋友)
相比之下,“坏妈妈”是那些过度扮演“母亲”角色的人,她们真的太投入了,太“尽职尽责”了。 当然,她们是绝不会承认这一点的。
为什么要承认? 相反,她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辩解。
“好妈妈”放弃了自己的控制权,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人。
“坏妈妈”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的附属品。
关于工作和事业
要为孩子们做的事情太多了(永远做不完,而且是没有“回报”和“感谢”的苦力服务)
当我看到孩子时,我看到的不是快乐,我看到的是工作,是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睡和哭闹的现实。那是“劳动“和“工作”——要有足够多的强大内在动力和信仰,才能一年又一年地重复这些毫无“回报”的工作。
正如凯特·斯宾塞(Kate Spencer )在她的书中所写的:“我不知道养孩子到底需要多少工作!说真的,这些工作让人筋疲力尽,情绪波动,枯燥重复,而且还要经常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……而且你不能就此放弃或忽略TA,因为TA是一个活生生的、而且必须依赖你的生命。你要为TA至少付出18年的努力,甚至一辈子。
当你拥有孩子以后,你自己的需求,比如大脑放空,听歌,安静读个书,泡个泡泡浴,甚至只是想喝杯抹茶奶茶,就想也别想了。需要你24×7的注意力,你一天到晚将必须满脑子是孩子,TA怎么样,在干吗,是不是饿了,是不是不舒服,冷不冷,热不热,为什么不睡觉,为什么一直哭……
如果,突然有一天,你惊觉自己是在 “牺牲自己的人生乐趣“的话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孩子是可爱的小动物,也是”烦人“的”小恐怖“。这点,希望你已经很清楚了。
你必须要付出的:
1.)精神压力
养孩子是一个大工程,有很多工作要做——不仅仅是每天给他穿上可爱的衣服,还要有耐心地和TA沟通,“讲道理”,吃喝拉撒睡。但并非所有父母都具备这些能力。
2.)到处散落的东西(儿童玩具和用品等)
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是只被“孩子的东西”所填满。
也许你自己或你见过有孩子的家里,惊恐地扫视房间,到处都是“孩子的东西”:玩具,玩耍的垫子,高脚椅,婴儿车,婴儿围栏,甚至秋千……
3.)缺觉
并不是说我要非要睡到下午1点,但我对睡眠的质量要求很高。你懂的。大部分父母有孩子的前3年,没睡过整觉。
4.)给孩子做饭
很多人都不会给自己做饭。每天准备婴儿餐,是对精神极大的考验。大多数人都把它当作必要的苦差事。还是那句话,投入产出比,你觉得到底值不值(爱孩子的程度够不够)。
5.)智力衰退
可能只有圣人才不会对养孩子要做的那一堆事儿而感到神经衰弱。
7.)开销大
你知道养个孩子现在要花多少钱、要买多少东西吗?把孩子养大成人大约需要至少150万人民币。如果你是打算生个孩子给自己养老的话,那么,我要说:用这些钱,你可以等老了雇个人照顾你。
8.)孩子的健康问题
我有时候会想,“如果孩子患有白血病或甚至其他先天疾病,我们该怎么办?”人们总是很理想化,但有时候现实很骨感。
打了那么多预防针了。那,到底什么时候该生孩子呢?
两个判断标准:
1. 当你觉得你的回报大于你的付出的时候;
2. 你是出于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(孤独、后悔、不幸福、人生无意义、好奇、社会压力),而做出决定的时候。
所以:你到底最看重什么?
旅行?工作?养孩子?享受的自己的人生?到底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?
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,你要确定自己是出于“爱”才做出的选择,而不是出于恐惧,或只是单纯地渴望某些东西。
回避一切否定的回答,如:“我不想_________(后悔、孤独终老、被别人指手画脚等等)”。
确定你尊重这个生命,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你自己的“延续”或“附属品”。
最重要的是:
当拥有孩子的想法让你感觉更好,而不是更坏。
当你是出于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而决定要孩子时。
当你确定可以一直爱你的孩子。
(文章看完了,你有什么想法或不同意见呢?欢迎在下面给我留言,我会看到,也会精选出来,让更多人看到,让大家一切来探讨这个古老而家常的话题。谢谢阅读。希望能让你的星期一的一天有多一些的心灵回味。)
注:
嗯,健身以外的其他具体咨询, 如虚拟货币,被动收入,股票,读书分享,其他实用工具和有用的分享, 可以在知识星球app里问我和讨论:https://t.zsxq.com/eQjUZbi

作者:
健身女神张,10年国际资深专业私教,中国家庭健身(无氧间歇HIIT)创始人,NSCA国际认证专业教练和营养师,chinaFitter创始人。
如果你也想拥有性感身材?我的“10周变身计划”详细介绍和报名官网:https://www.XS10zhou.com
立减500元优惠邀请码:500XS10ZSZL
点击此处直接进入“10周变身计划”
(或扫描下面二维码识别,可直接购买报名加入,计划开始时间是可以之后自己设定的)
如转载请注明出处:“健身女神张 – 10周变身计划”,如非法转载,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。